close


書名: 伽利略的女兒
作者:戴瓦˙梭貝爾(Dava Sobel)
譯者:范昱峰
出版社:時報文化出版
出版年月: 二○○○年十月一日

閱讀心得:

全書以馬利亞(伽利略最鍾愛的長女)寫給父親伽利略的一百二十四封信件在各篇幅中串連了伽利略所處的一生,其中參雜了伽利略於十七世紀在義大利的生活動態、成就、信仰的纏融、愛護子女的作為及當時修道院的生活狀態及宗教文化的限制與思想的阻隔等…作者梭 貝爾 女士將此書表達的活靈活現,似於平凡卻又夾雜了無限真實的想像空間與驚呼的橋段,在夜深人靜的書房中,用雙眸回顧那十七世紀的不公與無理,用閱讀的口吻讚嘆伽利略在慌亂的時期中依然用各種方式堅持自己的理念,即使是暌違了上百年之久,即使從中做了錯誤的判斷讓世人對潮汐理論搖頭,這位集眾多身份於一身的鬼才實是難能可貴的效法對象。因此這本「伽利略的女兒」一書中可以觀看到伽利略除了科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數學家、實驗科學之父、虔誠的信徒外,最特別的是可以看到伽利略最普通也最重要的「父親角色」。

當時義大利的天文學者可以忍受在理論層次對哥白尼評價的異見,但在神學上卻因著宗教的拉力拒絕哥白尼的學說,但頗有自我想法的伽利略認為上帝以「聖經」來指引「人類的心靈」,卻以「宇宙的奧秘」考驗「人類的智慧」,因著這樣的信心使得他因支持當時違反聖經的哥白尼學說遭到最嚴苛的考驗。出版「對話」一書歷經無數波折,造成空前絕後的暢銷,卻也因此讓伽利略得到空前絕後的宗教批判,並且在晚年成了階下囚,加以監禁。伽利略這一生的起伏中,唯一的心靈支柱乃是讓世人遺忘的伽利略長女-「維吉妮亞.伽利略(馬利亞.謝利斯特)」

伽利略與美麗的威尼斯女郎馬琳娜.侃巴長期保持情人的關係,育有兩女一男,兩名女兒皆在伽利略的安排之下送進了阿切特里的聖馬堤歐修道院中,伽利略的長女維吉妮亞.伽利略(進入修道院後改名為馬利亞.謝利斯特)遺傳了父親的聰穎與感性,在伽利略的生命當中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與伽利略的關係已成為心靈上彼此交通的知己,伽利略一生中的起伏因著長女有了傾訴與支持的對象,而長女的溫柔及敬愛父親的心更是讓人為之景仰,當時信件的送達實為困難,馬利亞在修道院忙碌的生活中時常致信於其父,並且常擔憂父親的身體健康時時為其父調配藥方、貼心的為父親製作甜點與布料的縫製、時時向上帝禱告父親的各種狀況;而伽利略在女兒的生命當中扮演的是個最為普通也最為關愛子女的「父親」角色,並不會因為伽利略的身分而有所距離,馬利亞亦時時請求伽利略在物資上的支柱,而伽利略因著父親本能的關愛對於馬利亞的要求從無拒絕過,且總是在有限的時間中給予女兒的支援,由於當時時空背景的限制,父女見面尤其困難,馬利亞總是盼望著其父探望的到來,卻始終隔著一條突發奇來的溝槽,直到烏爾班加重伽利略的罪行讓伽利略回到自家-「阿切特里」繼續「軟禁」,雖無法接見其他學者探討學說,卻獲得可至修道院探望女兒的福祉,此乃對伽與其女尤其珍貴,此時馬利亞.謝利斯特因染疾病每況愈下,伽利略從她得病之日起天天步行前往修道院探視,企圖以愛和禱告維持女兒的生命,仍然無力回天,愛女病逝,伽利略傷痛不已暗度晚年。

在探討了伽利略與長女之間的關係之後,不免有個疑問,若當時伽利略沒有長女的相伴,是否會因此影響其生命裡的變動?若是沒有了馬利亞.謝利斯特的存在,沒有這些信件的流通,伽利略的信仰是否會遭到更多的質疑? 馬利亞.謝利斯特在與父親往來的信件當中皆是用「最榮耀、最親愛」等字眼稱呼伽利略,可見伽利略在扮演父親這個角色是何等的受女兒的尊崇。

伽利略的一生為了科學而奮,靠的是背後那支撐的信仰,從伽利略一生種種跡象顯現伽利略宗教信仰是何等的虔誠,對於兒女的未來規劃、用望遠鏡第一次觀看宇宙天際、即使是面臨受刑與痛苦批論的日子中,依然是滿懷著信心與喜樂度過晚年,而這些撰寫著作的靈感揮毫、理念歷經多時得以傳達、擁有其女無怨無悔的關愛與景仰、人生百態的歷練直到最終留名於至今的一切,不都是伽利略信仰中的恩典嗎?寫到這裡,回顧整本著作,我突然有種震攝的感動,其實,這本著作並不是單單的敘述伽利略的傳記,不單單的是敘述伽利略與其女的關係,而是造物主透過過去的一切與現有的一切結合起來爆發出「科學與信仰之間的關係」,則是-「堅定的源頭來自一個屹立不搖的信仰,信仰的背後包裹著永垂不朽的真理」,而所有的科學發展的確皆落在有著很深厚信仰的人身上。

 

幕後花絮

科學發展四大天王之一的伽利略.伽利萊(Galileo Galilei),原來其名字與所有科學家稱呼有所差異,所有的科學家皆是以「姓氏」稱呼,除了伽利略是稱「名字」,而伽利略的「伽」因著翻譯的不同有眾多念法,「伽」字正音為「ㄍㄚ」才對。觀看這位眾所皆知的名人,他的個性與靈巧程度是讓我最為讚嘆的,在各種角度中皆可察覺到伽利略為了達到目的而充分的使用他最為擅長的「文字遊戲」,不論是在出版著作當中的表達、譏笑他人的手法、受審判時的各說各話等,都會發現伽利略並非一個循規蹈矩的人,而這樣的人卻會折服於信仰之中,定有所因。

過去在教科書上所認識的伽利略是由其所著作之:「兩門科學」(乃為伽利略74歲的最後一本著作),而若想要更深沉的認識伽利略的個性、信仰、文筆則可從「兩個世界的對話錄」(伽利略68歲所著)進而探討。伽利略在46歲出版星際使者時程為當時的國際巨星,68歲出版「對話」引發喧然大波,且讓原本與伽利略為好友的教宗烏爾班八世因著著作內容而關係決裂,並且受禁。歷經22年的歲月,伽利略的人生轉折如此之大。

伽利略是個感性的科學家,在「對話」一書當中為了要致敬於其好友而特地將角色放置其中以悼念過世的好友,伽利略亦是個有所計畫的頑皮家,伽利略當時撰寫對話一書時竟刻意以「義大利文」書寫而非以當時的學術論箸皆以「拉丁文」表達,此用意不免透露出伽利略對話一書是針對給予一般世人閱讀之。

回顧伽利略的年代至今已長達四百多年,這個世界也因此為了紀念伽利略突破科學四百週年,而訂定2009年為「伽利略年」以致敬這位發明了「手錶、溫度計、斜面、望遠鏡」並且「為追求真理而遭受宗教迫害的物理學家兼天文學家」。觀看整個歷史的發展,我們發現到「人類歷史上五百年前是同時發生,但不見得有關係」,而至今為止,「我們的生命所接受的每一事件亦有眾多是同時發生,但也不見得有關係,但我相信未來成為歷史時,未來的觀看者亦會驚覺到這個世界的波動與變化其實亦是相輔相成的!」。


2009.06.17 12:18夏
arrow
arrow

    恬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